最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军(2010)提出,职业教育最好都让产业部门来办。他认为,最有效的培养模式,是采取类似自学考试的弹性模块制度:产业部门负责技能培训,可自招学徒工或由学校把学生定向分配到企业及相应的职业部门,鼓励职业教育走“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
教育部门办职业教育确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部 门 |
职能 |
产业(企业) |
办学的主体,负责技能培训,负责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提供教师和教学用设施设备、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践、实施教学和技能评估;产业部门负责职业技术的等级资格考试。
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可由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负责。 |
教育 |
负责提供相应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产业部门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负责文化课和基础理论的考试,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
普通文化课程,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班,进行集中授课或双休日学习。 |
附:王军《职业教育:最好都让产业部门来办》
(南方周末,2010-03-31)
几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成效不大,这与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很不相称,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中国产品的质量提高和“中国制造”的国际信誉,也使得占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总量二分之一左右的职校学生难以学有所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国。
企业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建国以来,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职业教育改革,甚至将其作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最近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相结合,但至今仍难见端倪。职业教育之所以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最大的困扰就是学校缺乏合格的技能型教师和完善的实践条件。
我在考察职业学校时,无论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缺乏技能型教师、缺乏实习场地和设备,要求增加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设备。问题是我国的大学几乎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学问型大学,上千所大学中几乎没有一所能够提供会电焊、车工、美容美发的合格的毕业生来担当老师。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强调大学要开展高职教育,设立了一些职业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但由于办学主体仍是学问型大学,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有名无实。
另一个要求是增加设备投资,建立完善的实习场所。全国具备较完善设施设备的学校也是寥寥无几,国家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购买设备。这种想法也很可笑。比如说某个职业学校想开设汽车修理专业,买个夏利车供学生拆卸还可以,学生要了解桑塔纳轿车,修理奥迪、奔驰、宝马、法拉利,有几所学校能买得起?
至今为止,所有职业学校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各种名目合作,来达到从产业部门借技师、借实习设施设备的目的。合作是假,借人借东西是真,所谓合作只是教育部门的一厢情愿。
既然什么都从产业部门借,何不干脆让产业部门自己来办?比如由汽车修理厂来培养汽车修理技术人员。首先,厂里的技师就是现成的教师,来厂里修的每台车都可以供学员免费观摩实习,根本不需要任何车辆购置费,还可以直接招工和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是直接接触到工作的实际,能真正学以致用。
教育部门管文化,产业部门管技术
世界上的职业教育强国,无论是德国的“徒弟制”还是日本的“学校制”,其办学主体都是产业部门。日本的职业学校隶属于劳动省,作为其最高学府的职业大学校也不归教育部管辖。在这方面,世界各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最普遍的做法,是由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合作办学:企业是办学的主体,负责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提供教师和教学用设施设备、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践、实施教学和技能评估。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提供相应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产业部门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学生毕业时要相应地通过两种毕业考试,即产业部门负责职业技术的等级资格考试,发放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教育部门负责文化课和基础理论的考试,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合作培养。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不能求全求大,必须因地制宜。除大企业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大批中小企业设立职业学校,或由若干相近的企业共同设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校的规模可以大到几千人,小到只有几个学生,只要能切实培养出懂技术的学生,即使采用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的“徒弟制”又何妨?关键是掌握好分散教学和统一认定。
应该说最有效的培养模式,是采取类似自学考试的弹性模块制度:产业部门负责技能培训,可自招学徒工或由学校把学生定向分配到企业及相应的职业部门,让他们跟着优秀的师傅边学习边劳动,学宾馆服务的到宾馆,学厨师的到饭店,学汽车修理的到汽车修理厂。
职业教育证书所要求的普通文化课程,可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班,进行集中授课或双休日学习。至于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可由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负责。
由于采用弹性的模块制度,学制年限可控制在10年以内,宽进严出。入学没有任何考试,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业,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逐一攻克,什么时候拿齐技能合格证书、文化课结业证书、职业理论和基础考试合格证书,即可到教育主管部门换取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或者高等职业教育文凭。
对职业教育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学习形式并不重要,就像目前我国实行的厨师等级考试制度一样,只要最终的等级考试有统一的标准即可。
因此,产业部门和各行业组织要尽快编制好有关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和教材,统一技术认定标准和考核的组织机构,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同时,国家必须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优惠和减税措施,规定企业用人的培训要求,鼓励职业教育走“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和模块考试制度。只有真正调动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让企业尝到办学的甜头,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搞上去。
原有的职业学校,最适合发挥自己的教学长处,集中做好职业理论和基础教学,普通的文化课教学可由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承担。
当然,职业教育也决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大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职业标准进行自主培训,有办学条件的职业学校仍然可以继续独立办学,但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掌握职业技能,因此职业教育从整体上必须改由企业办学为主。只有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起来,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
来源:何文鸣教育行思录 http://blog.sina.com.cn/minnhe